中国制造有什么好牛X的,都是模仿的,有本事自己造一个!

技术小编 2690 0

1、小猴子的尾巴被树夹住


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往锯开的缝隙里打了一个楔子,然后再锯,锯了一会儿又把楔子拔出来,再打进一个新地方。


一只猴子坐在一棵树上看着他做这一切,心想:原来伐木如此简单。


这个人锯累了,就躺下打盹,这时猴子爬下来骑到树干上,模仿着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要拔出楔子时,树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的大叫,它极力挣扎,把人给闹醒了。最后被人用绳子捆了起来。


小猴子一味地模仿,所以悲剧了。


2、模仿与创新之间的一步有多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今中外,模仿与创新总是形影不离,要说差别也就一步之遥的距离而已,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


模仿是指去效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或者仿造某些现成的事物,力求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前人、突破现状。模仿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过程,如小孩学说话,学写字,学作文,都离不开对他人的学习与模仿。


但是如果一味地模仿,就如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们的人生将裹足不前,我们的社会将难以进步。模仿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创新和突破,一味地重复自己、模仿别人是可耻的。虽然达芬奇是在重复的画蛋中走向了成功,但是如果没有熟能生巧的创新的话,怎么会有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诞生?


模仿≠抄袭


抄袭:指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包括完全照抄他人作品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模仿:是指有意识的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就设计而言,就是照葫芦画瓢,原图什么效果就想办法做出什么效果,越逼真越说明模仿得有水平。模仿可以让初学者最快的掌握基础的设计方法,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熟悉设计中的规范。对于初学者而言,模仿用于业余学习中是很好的提升方法,但仅限于学习。


借鉴:借鉴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归纳总结,然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强调的重点仅仅是参考。


近些年,国内出现了“山寨”这个词,于是模仿在人们的印象中坏极了!王石曾经在一个论坛演讲时讲到,为什么一提到中国制造就很容易和山寨连在一起,因为很多原创都不是你的。他还说从他个人体会上来讲,不要一提模仿就感到它是一个贬义词,它有时候是褒义词。尤其要获得后发优势,模仿更重要。


如果说,产品的模仿就是抄袭,那么很多的创业者,包括国外的如谷歌、facebook之类的企业,没有谁是干净的。  

        

事实上,任何行业的老大都是通过创新来实现对竞争者的超越的。只有研究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3、模仿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创新


模仿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也是中国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必由之路。模仿创新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方面的低投入、低风险和高效率,根据统计,在美国原创性技术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原创性技术基础上的研究开发的成功率为50%,而且模仿创新的平均成本是原创性研究成本的65%,耗时是原创性研究的72%。


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在起步阶段的模仿是很普遍的,世界上后起的公司都或多或少有过模仿的经历。比如日本丰田,原来就是生产织布机的公司,丰田喜一郎搞到了一辆德国DKW牌前轮子驱动汽车,经过两年的拆装研究,终于1935年8月造出了一辆GI牌汽车,以此起步最终发展到今天。而本田也是靠模仿意大利的摩拖车起家的。


再比如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是靠模仿奔驰起家的。从196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的也是从单纯地对国外汽车的简单模仿,到创造性地模仿,直到自主研发这样一条成长的路径,正是这样持续地模仿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汽车成功地向欧美市场大量出口。


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起步阶段也跳不出模仿这一步。回顾中国自主品牌的外观设计,可以分为三条路径:第一是“买”,像华晨尊驰、一汽奔腾花高价请国外的设计公司开发,或者是像荣威和名爵的整体收购模式;第二是“蹭”,利用与合资的关系,引入合作伙伴儿的资源;第三种就是“抄”,比较著名的就是吉利豪情了,据传当时李书福从零起步造汽车,让手下人把自己奔驰座驾拆开研究,造出了吉利的第一批车。


当然中国汽车企业也逐渐走入自主创新的道路。从2015年5月份开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八个月,超过美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荣获新能源汽车销售全球第一的宝座,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再一次站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制高点。


同样是模仿,有的企业逐渐摸清了门路,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有的仍然在处在低级的抄袭阶段,视山寨为救命稻草,比如众泰。


可见,模仿并不可怕,学习别人的东西,然后消化吸收创新,这是所有后来者发展的基本姿势,没有人会阻止你“站在巨人的肩上”进步。但是,只模仿不创新,就是非常可怕的了。


4、没有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从小猴子的惨痛经历就可以看出一味地模仿,没有创新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死路一条。日本企业是靠模仿欧美产品起家的,但是他们在模仿中有创新,这就促成了日本经济30年的兴旺。我国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模仿欧美企业的,但是我们在模仿中没有创新,所以如今电视、DVD等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中,这就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树夹住,由此可见,模仿固然重要,但创新更为关键。


从2003年本田起诉双环案及近年的路虎诉陆风x7侵权案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不可能再以任何打擦边球的方式闷声发大财,模仿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5、创新才有未来  


腾讯QQ和微信将他推上中国社交平台领域第一的位置,源于他的创新。一提到腾讯,有人就将QQ与ICQ,QQ群与聊天室,微信与米聊、whatsapp,联系在一起,说他是抄袭别人的。表面上看很像抄袭,其实本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开发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这些本质上的体验区别,腾讯不可能在今天获得社交网络战争的完胜。

  

腾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游戏开发和应用工具层面,抢了很多人的饭碗,让很多人不爽。腾讯的QQ、微信、游戏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很成功。但是,这种创新真的不值得让人尊敬吗?  


    珍妮纺纱机是在原有纺纱机上的创新,瓦特蒸汽机是在原有蒸汽机上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工业革命;

    爱迪生灯泡是在原有灯泡上的创新;

    西门子在法拉第发电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莱特兄弟在原来单发动机飞机的基础上创新为双发动机飞机;

    奔驰将原来的蒸汽机汽车创新为内燃机汽车;


他们没有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创造,但是他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


6、我们是天才,庸才还是蠢材?


雨果曾说:“即使你很成功地模仿了一个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特精神。”也就是说做到形似容易,做到神似就很难了,做到超越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一个奋斗在成功路上的人,可以模仿他人,可以借鉴前人,但不可一味地模仿。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一成不变的做法,加以创新,才可能有所建树,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尔德说过:“第一个把少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扪心自问,我们是天才,庸才还是蠢才呢?


7、日本有个词叫“技术提携”


在制造企业中有一些也是先模仿后创新,做到极致,于是成了行业的尖端者。在日本有个词叫“技术提携”,日本有个企业叫大昭和BIG。大昭和在早年从日研 NIKKEN 分离出来并研制开发了自己专利技术的“强力铣夹头刀柄(Hi-POWER MILLING CHUCK)”和“BIG-PLUS 两面定位主轴系统”后,大昭和 BIG 联合瑞士 KAISER 公司并使用 KAISER 的专利技术研制了全套模块式 CK 系列的粗、精镗刀系统,同时 OEM 日本住友电工 SUMITOMO 的刃具为其配套。随后,BIG 又采用了德国 KOMET 的 ABS 模块式系统、采用了德国 SCHUNK 的液压刀柄技术、与 Coromant 合作引进了其王牌的 CAPTO 模块式系统等等。通过这些技术引进和吸收(在日本叫“技术提携”)后,说今天大昭和 BIG 的 刀柄镗刀系统具有世界顶级水平并不为过。大昭和精机业已成为了日系刀具的领头羊,它在中国市场上保守估计有近1个亿人民币的销量。


在专门只从事刃具制造这一块日本拥有更多品牌,全球丝锥产销大王 OSG与德国瓦尔特 Walter“技术提携”,将 Walter 全系列的模具铣刀引入了日本市场。

 

其实,不仅是日本,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经历。韩国冶金 (KORLOY)早在 1969 年就依靠日本住友电工(SUMITOMO)的技术建立起来专业生产 车刀和铣刀,并最终成为住友电工在韩国的控股生产基地。被住友电工控股的还有韩国多仁 精工(DINE),多仁精工 DINE 早年是住友电工在韩国的最大代理商,它主要是在吸收德国 KOMET 和 FAHRION 公司的技术基础上开发研制自己的刀柄镗刀系统。


8、为什么越封锁反而越强


法国《世界报》近期刊文指出,中国军备突破重重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逆袭并开始逐步实施技术反封锁的过程,绝对惊艳,写成剧本也绝对是无人能比的精彩大剧。


法媒称,世界上400多种军备直接相关的技术中,美欧等实施严格技术封锁的就有350多种,就算剩余的不到50种技术,中国没有遭遇严厉封锁,但是也没有办法直接从世界主要技术强国获得任何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美欧等制订了较为严苛的技术封锁制度协议等。

比如在航天领域,美国国会议员弗兰克·沃尔夫起草、推动的“沃尔夫条款”禁止美中两国之间开展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甚至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自从有了这个条款,中国所有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的计划与要求都被严令禁止,成为遭遇歧视最为严厉的国家。

除了技术封锁限制,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军备技术强国还对中国进行别有用心的技术欺骗和技术讹诈,比如西方军事强国精心组织策划的利用市场换技术等手段进行的技术阻断计划等。

西方国家就是想利用市场换技术等手段赢取并独占中国市场,然后进行技术控制,消耗中国技术创新的动力,最终阻断中国技术突破与发展。

中国不仅没有在封锁中沉沦,反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中国是个不屈的民族,也是一个不服输的民族,这是深深刻在中国人骨髓里面的文化基因。中国从来不害怕封锁,封锁技术、拒绝合作没有令中国屈服,并且越封锁越强大。


这篇文章写出了很多实情,所以能在网络上迅速火爆。而文中所提到的文化基因,其实是跟中国人的聪明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太聪明,所以别人要技术封锁,害怕被超越,与此同时也说明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他们越来越不够自信了。


9、千万别让中国人开窍


在我们的圈内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江苏一个中日工业企业论坛的分论坛上,当地的企业家在讨论,说想明年去日本几家模具厂参观下,学习学习新鲜经验,旁边日本企业家朋友听懂了,就在傻呵呵的笑,中方企业家不解,问为何发笑。日方企业家说,你们不知道,现在日本的做模具的几家企业都有共识了,中国现在太厉害了,追赶势头迅猛,日本企业一般都不愿接受中国企业参观,就算参观,核心领域也一定不会展示,去了也看不到什么东西,所以你们不去也罢。


这个事引起了很多共鸣:


@工程师孙克:工艺本来就是窗户纸。偷不到技术就偷人,捂是捂不住的。 


@段神一:我前几天听朋友说他的一个老乡去德国参观大理石切割工厂,管人家工人要了一个报废的切割头,拿回国找了几个人研究了一年多,做出来的东西比原来的还好,价格只有四分之一。总体的感觉就是老外千万别让中国人开窍,一旦开窍就迅速超越。


@小时候的梦121:有的东西落后太多,人家第五代我们第一代自我创新不行的,必须能找到突破口,至少能在别人第四代技术上创新才能追赶,这也得有别人第四代的核心技术才行。


@Malnut:不能闭门造车


@老浪推浪浪:中国人的逆向能力让全世界都防贼似的~


10、写在最后


首先,模仿不可耻,没有创新才真正的可耻!我们是聪明的,我们具有创新的能力与思维。


其次,不要鄙视那些细微的进步,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觉得不行那你上啊,没人阻拦你!


最后,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也不能虚度,也要有创新精神!


同意的点赞哦,不同意的在留言里写出你的想法,小编虚心接受!


-End-


?来源:金属加工整理,转载请注明。

?素材来源:金属加工、设计客、2005委员会、德瑞森义齿、机工战略微博、卡爸玩车、中国锻压协会、内蒙古金立、啸傲江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